他奋不顾身的一挡,成了生命绝响

追记辽宁省西丰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郑亮。…

  9月26日夜间,辽宁省西丰县的秋夜透着凉意。连续奋战13小时的西丰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郑亮再次接到新警情:“一路口发生交通事故,请立即出警!”他顾不得疲惫,对身边的同事说了句“出发”,便奔赴事故现场。

  肇事车辆的副驾驶座位上,一名男子浑身酒气。面对询问,男子矢口否认自己是驾驶人,谁是驾驶人又说不清楚,眼神躲闪,言辞矛盾。郑亮高度警觉,判断此人极有可能是肇事车辆的实际驾驶人。“请等我们处理完现场,我带你去医院。”郑亮一边不动声色地稳住该男子,一边引导他向安全的路边转移。

  就在郑亮试图将嫌疑人带离危险区域进一步核查时,一辆疾速驶来的汽车冲了过来。电光火石之间,郑亮察觉到了危险。他喊出生命中最后两个字:“靠边!”

  与此同时,他下意识地用身体挡在嫌疑人与来车之间。这奋不顾身的一挡,成了他生命的绝响——巨大的冲击力将他重重撞倒,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路面……

  郑亮同志牺牲了。身边的同事、熟悉的群众、悲恸的亲人,眼含热泪开启记忆的闸门,往日的难忘时光如潮水般奔涌而来。

  火场中的逆行

  郑亮的英勇并非偶然。在房木镇派出所工作期间,他扎根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从普通民警成长为副所长,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小郑”。

  回忆起2017年冬天潭清村的那场大火,许多村民仍心有余悸:那天火势太大,房梁被烧得噼啪作响,热浪隔着十几米都烤脸。面对熊熊烈火,郑亮两次冲进火海疏散群众。当听到“孩子还在里面”的哭喊声时,郑亮心头一紧:“等不及了!”他一把抢过旁人手中浸湿的被子披在身上,第三次逆着逃生的人流,义无反顾地扎进了能见度低、高温灼人的浓烟深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外面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当那个被浓烟熏黑的身影抱着孩子踉跄冲出时,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他是我们全家永远的恩人。”孩子的母亲说起郑亮来,泣不成声。

  专业中的坚守

  同事们都知道,郑亮的勇敢是建立在过硬业务能力和高度职业责任感基础上的。从事交警工作以来,他累计处理各类交通警情2585起,侦破疑难交通肇事逃逸案件33起,收到群众送来的35面锦旗和16封感谢信。

  牺牲当天,他已连续处理7起警情。其中,在办理天德镇的三轮车撞人逃逸案时,他与同事通过细致排查,在案发现场2公里外的胡同内发现了肇事车辆,并顺藤摸瓜,将嫌疑人成功抓获。

  他常说:“每一起事故背后都牵动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必须负责到底。”

  然而,肇事车辆逃逸案件,由于缺乏目击证人、现场遗留物证极少、视频缺失等原因,往往导致侦查工作陷入僵局。郑亮每一次都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严谨细致的勘查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带领同事们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比对、分析,从蛛丝马迹里寻得转机,用专业与坚韧为无数焦急等待的受害者带去慰藉与公正。

  平凡里的温度

  郑亮的奋不顾身,其背后是对人民群众深沉如海的大爱,是初心使命历经岁月淬炼而成的坚定信仰。

  一次,骑自行车的路人不慎轧坏摆摊老人的鸡蛋,两人在路边争执起来。郑亮依法依规调解平息争执后,注意到老人生活不易,便悄悄掏出200元钱塞给老人,说:“鸡蛋我买了,天晚了,您早点回家。”

  “亮哥既是带我们的民警,也是我们的师父。”一位辅警红着眼圈说。在单位,他是年轻同事的“亮哥”,耐心传授业务技能。然而在家人面前,他却总是缺席。他把时间都留给了工作,却将对亲人的愧疚深藏心底。

  如今,西丰县的街道依旧车流如织,而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再也不会出现在执勤点上。郑亮用生命点亮的那盏灯,化作了满天星斗,照亮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毕 冰 王春雨  通讯员 邵韦嘉)

    上一篇

    政法视野网

    政法视野网——解读政法文明。投稿邮箱:zfsynews#163.com(请将#替换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99878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fsynew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