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法院打造“诉后枫桥”机制 破解“案结仇未了”

“诉后枫桥”有效助推全区社会综合治理。诉后社会关系修复改革工作成员单位之间也建立了常态性沟通协调、数据共享、联合走访工作机制,助力全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

  很多时候,当事人诉后的社会关系仍处于对立状态,如何修复诉后社会关系,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024年以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创新推进“诉后枫桥”工作机制,帮助涉诉当事人修复因诉讼过程而受损的社会关系、在诉后回归“未诉”状态,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能力,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取得成效。

  构建“一中心三团队”体系

  面对这些不可忽视的诉后隐患,2024年以来,合川法院深入推进民事纠纷诉后社会关系修复改革,把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贯穿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

  记者了解到,合川法院已经形成“一中心三团队”的“诉后枫桥”工作体系。他们组建“诉后枫桥”工作领导小组,设置“诉后枫桥工作中心”,公、检、法等部门共同派员驻点开展工作;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由法学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资深律师和心理学家组成的专家库,强化案件风险评估及对策方案研究;组建救助团队,根据案件类型分行业、分领域确定具体责任部门,强化案件当事人救助;组建保障团队,切实做好风险评估与案件救助的对口联络和组织协调,积极协调心理干预、慈善救助等第三方专业力量介入保障。

  此后,合川法院制定《关于开展诉后社会关系修复改革工作的实施细则》,规范“诉后枫桥”社会关系修复“432”工作流程,构建起了“诉后枫桥”工作机制。

  “4”即通过“四评”定风险。合川法院将诉后社会关系修复需求,从高到低细分为红、黄、蓝、绿四个等级,分别对应高、中、低、无风险;由承办法官依据《量化评分表》完成当事人心理状态、司法信任度和情绪反映方面的风险初评;由属地镇街依据《量化评分表》所列问题完成实地核实,形成《走访评估表》;由中心根据“两表”情况组织评估团队确定案件风险等级,并随时根据案件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3”是“三访”明症结。根据案件风险等级和具体情况,科学确定走访方式。对无风险和低风险的案件由案件承办团队通过电话问询、选择性实地走访的方式完成;对中、高风险的案件采用重点访、联合访的方式进行回访。回访结论均定期汇总、开展症结分析,确保各方化解力量实时掌握案件风险情况、流变趋势。

  “2”则是“两救”助化解。根据案件走访后的症结分析,确定多方联动的诉后社会关系修复救助方案。一方面,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社会交往障碍的自然人和有重大社会信誉需要修复的企业提供社会关系修复救助。另一方面,通过督促被告履行、司法救助、政策帮扶等方式为面临迫切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提供经济关系修复救助。

  合川法院副院长张勇表示,为了巩固“诉后枫桥”止争成效,合川法院及时提炼总结经验,重点推动个案举措向治理机制转化,同时,建立诉后社会关系修复和基层治理协同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等共同参与民事诉后社会关系修复工作。从诉后跟踪评估到多部门协同参与,形成联动解纷的工作合力。

  从“案结事了”到“人和情续”

  “感谢有你们,我们叔侄才能重新坐在一起说话!”近日,81岁的李大爷紧握合川法院执行法官的手,连声道谢。

  原来,李大爷与两个侄子因为土地承包产生纠纷,经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后诉至法院,法院判决支持了李大爷的诉求。但两侄子不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依托“诉后枫桥”社会关系修复机制,联合村干部、网格员等到现场实地勘察,查看恢复地块位置、标准及范围,同时深入了解叔侄之间关系、性格特点及恢复原状的可能性。

  考虑到若采取简单的强制措施可能彻底割断血脉亲情,执行法官决定上门调解。他们从血脉亲情的可贵、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切入,引导老人回顾往日叔侄间互帮互助的温暖时光,缓和老人态度。同时,与两个侄子谈心,从家族责任、晚辈担当的角度引导他们思考,唤醒其对亲情的珍视,并严肃阐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严重后果。

  最终,双方现场达成和解。本案中,合川法院依托“诉后枫桥”社会关系修复机制,通过“面对面”理清“亲情账本”的方式,将刚性法律和柔性关怀结合。不仅兑现了法律文书确定的权益,更修复了濒临破裂的亲属关系,搭建起矛盾化解桥梁。

  如今,在“诉后枫桥”工作体系下,像李大爷这场纠纷从“案结事了”升级为“人和情续”,这样的故事在合川还有很多。

  民事案件相关的刑事案件零发生

  2024年至今,合川区与民事案件相关的刑事案件零发生,“诉后枫桥”工作体系运转的成效显著。

  “首先是大幅消减审判负面影响。”合川法院副院长张勇表示,2024年,合川法院开展“诉后枫桥”修复走访3100余次,成功化解中风险55件、高风险5件,中高风险案件综合化解率达76%。今年1-9月,合川法院对11142件案件完成风险等级评定,成功化解中、高风险案件65件。

  同时,涉诉纠纷化解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诉后枫桥”丰富了当事人在审判和执行以外第三种实质性化解矛盾的途径,有效减少了“一审”诉后矛盾纠纷持续状态,上诉案件数量、再审案件数量、信访案件数量、衍生案件数量明显减少。

  此外,“诉后枫桥”有效助推全区社会综合治理。诉后社会关系修复改革工作成员单位之间也建立了常态性沟通协调、数据共享、联合走访工作机制,助力全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温丙存认为,合川法院探索的“诉后枫桥”工作法注重人本主义和整体治理,从社会关系与社会支持角度对诉讼当事人开展后续跟踪回访、伴随式心理疏导、人际关系修复等,既有利于推动诉讼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理解和认同,又有助于推动诉讼当事人之间人际关系修复、信任关系重建乃至基层社会和谐有序秩序的再生产,从而真正实现“解纷不留尾、矛盾不上行、风险不外溢”。(吴晓锋 战海峰)

    上一篇

    政法视野网

    政法视野网——解读政法文明。投稿邮箱:zfsynews#163.com(请将#替换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99878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fsynew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