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被“养生水”收割智商税

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夸大“养生水”的产品功效,模糊食品与保健品的概念,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

  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注重起了养生,黄芪水、红枣枸杞水等“养生水”在市场上逐渐流行。“养生水”的走红并非偶然,它以“药食同源”为卖点,既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的诉求,又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中的即时需求。某外卖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打着“养生水”旗号的饮料订单量大幅增长。但在这看似美好的市场前景下,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有媒体报道,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夸大“养生水”的产品功效,模糊食品与保健品的概念,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例如,某品牌的白桦树汁被标榜为“液体黄金”,宣称可以解酒助眠、护肝止咳,但在宣传页面底部却用小字标注“以上内容仅为白桦树汁知识科普,不代表产品成分含量和功效宣称”。这种自相矛盾的宣传方式,无疑是在误导消费者。此外,市面上很多“养生水”都未标明用法和用量,让消费者在饮用时无所适从,即便想适度饮用,也不知道“何时停口”。

  要让“养生水”市场规范有序发展,避免其沦为营销噱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相关部门应明确“养生水”的具体定位,依据成分和功效界定其是普通食品还是保健品,并制定专门的行业标准,明确原料范围、生产工艺、质量安全指标等。同时,及时规范“药食同源”概念的使用,禁止企业利用该概念暗示产品具有治疗作用或超越普通食品范畴的保健功效。此外,还要强化各类保健品广告与标签监管,加大监测与抽查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等行为,强制要求产品标签清晰标注属性,对宣传语中使用的“药食同源”进行醒目标注或必要提示。

  对于企业来说,应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夸大产品功效,不进行虚假宣传。要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以真实的养生效果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消费者也应当理性看待“养生水”的营销概念,不要被营销话术裹挟。要认识到没有取得保健食品备案或注册的“养生水”本质上都是普通食品饮料,不能替代日常饮水,更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能。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宣传内容,避免上当受骗。(杨玉龙)

    上一篇

    政法视野网

    政法视野网——解读政法文明。投稿邮箱:zfsynews#163.com(请将#替换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99878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fsynew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