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强制消费问题多发 专家建议 明确“强迫购物”具体情形消费者可三倍索赔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第三批旅游市场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通报了隐瞒购物行程、负团费接待、导游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套餐升级畅通无阻降级障碍重重 记者调查套餐降级难现象

降级服务直接减少平台收入,因此平台有动力通过技术手段设置障碍,例如在算法优先级上将高收益的“升级”任务前置,而将“降级”等低收益需求置后,甚至通过复杂客服流程进行拖延。...

第三届网络空间安全(天津)论坛成功举办

9月24日,第三届网络空间安全(天津)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顺利闭幕。...

车辆辅助驾驶可以“托管”方向盘? 智能辅助驾驶滥用调查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驾驶人在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时仍为车辆操作主体,需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规范平台收费、商户入驻等!外卖“新规”征求意见

警惕被“养生水”收割智商税

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夸大“养生水”的产品功效,模糊食品与保健品的概念,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

11人涉香港65公斤“黄金劫案”被警方拘捕

记者从香港警方了解到,截至18日傍晚,11人涉案被警方拘捕,现正扣查中。涉案黄金已全数追回。...

《处方药网络零售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出炉 AI审方乱象将迎来强力监管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处方药网络零售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擦亮“火眼金睛”警惕网络诈骗——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见闻

擦亮“火眼金睛”警惕网络诈骗——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见闻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16日在云南大学校园内举行,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周边大中小学校的师生参与。...
积极响应“清朗”行动OPPO成立专项小组打击“黑公关”行为

积极响应“清朗”行动OPPO成立专项小组打击“黑公关”行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个体账号还是MCN机构,如果将虚假传播作为常态化、产业化的牟利手段,就不再是单纯的网络乱象,而会触及刑事犯罪的底线。...
严把食品安全关

严把食品安全关

连日来,贵州省岑巩县公安局环食药大队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酒店房间被24小时直播,上百人“围观” 记者调查非法偷拍图片视频买卖利益链条

记者调查发现,从论坛到社交平台,偷拍内容的传播已形成固定模式,流量与收益的转化链条清晰可见。...

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2025年年会在汉举行

9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2025年年会在湖北武汉举行。...

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国家网信办通报第二批典型案例

近期,国家网信办聚焦破坏营商网络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

惩戒“问题少年”,看年龄还是看危害程度(民生一线)

年龄线是法律基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设定的基础防线,危害程度则是衡量行为恶性与惩罚、矫治必要性的关键标尺。违法犯罪必担责,年龄不是“免责金牌”。...

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小红书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

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小红书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
损害器官、提高患病风险 这种“厨房神器”别再用了

损害器官、提高患病风险 这种“厨房神器”别再用了

塑料制品上有三角箭头标志,三角中的塑料从1—7不等,代表的是它们原料树脂的规格。不同等级的塑料制品,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用法治思维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环境

用法治思维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环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众论)。...

低价售卖的防毒面具原来是冒牌货 网店店主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获刑

一些不法分子竟铤而走险,干起了销售假冒防毒面具的勾当。经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日前,销售假冒防毒面具的欧某依法获刑。...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三批旅游市场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

为进一步震慑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2025年第三批旅游市场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

首届中国—中亚公安内务部门特种警察技能挑战赛举办

9月8日上午,首届中国—中亚公安内务部门特种警察技能挑战赛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幕。...

三部门开展重点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隐患专项整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部署在全国开展重点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

警惕“养生直播间”围猎老年人

在所谓“营养专家”的“循循善诱”下,很多老人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购买了大量不具备医疗作用的保健食品甚至普通食品,而它们的定价是市场均价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李鬼”冒充“李逵” 制假售假非法牟利

个别不法分子为非法牟取利益,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仿制爆款产品,误导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严重侵犯企业知识产权,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间谍的“诈骗”公式

随着反间谍斗争形势日趋严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实施渗透窃密手段层出不穷。...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99878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fsynew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