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27载追凶 揭开命案迷雾

27年来,警方盯案不放,不懈追凶。今年8月,无锡市公安局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这起跨越27年的命案迷雾得以层层揭开。…

  27年前,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桃花山坡下,二人起贪念谋财害命,自此销声匿迹。27年来,警方盯案不放,不懈追凶。今年8月,无锡市公安局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这起跨越27年的命案迷雾得以层层揭开。

  晨跑惊魂

  1997年4月的一天清晨,无锡市钱桥镇两名工厂职工从工厂出发,沿着桃花山山道跑步晨练,当两人跑至山坡最高点时,突然发现山坡下躺着一个人,满脸是血,两人被吓得赶紧下山回工厂并拨打110报警。

  接到报警后,无锡市公安局和当时的郊区分局刑侦部门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步开展现场保护、现场勘查、调查走访等工作。“无锡市桃花山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是露天场所,附近的垃圾、杂物给侦查工作增加了难度。”滨湖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汪雷是当时参与现场勘查人员之一,回忆起当时的侦查工作,他仍然记忆犹新。

  然而,办案民警没有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仔细查找收集散落在周围的现场物证,随后又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在距案发地不远处发现了一辆摩托车。综合走访调查等情况,民警发现被害人是一名摩的司机,平时在黄巷一带载客,早出晚归,接触人员众多,出行路线不定,也未发现与他人结仇。民警由此初步判断,犯罪嫌疑人可能出于劫财目的,且合伙作案可能性较大。

  接力追凶

  经过细致勘查,办案民警在现场物证上发现了关键的痕迹,但受限于当时的刑事科学技术条件,尽管民警多方奔走、全力侦查,却依然杳无音讯,犯罪嫌疑人身份始终成谜。

  27年来,办案民警有的退休,有的转岗,但办案组接力追凶、锲而不舍,侦查工作从未停歇。办案民警始终坚信,终有一天会揭开迷雾。

  随着科学技术迭代升级、数据汇聚融合,2022年9月,江苏省公安厅组织对命案积案线索进行新一轮比对,根据物证上遗留的痕迹指向了夏某某。但是,这个痕迹是否为夏某某作案时遗留,还是他偶然接触,案件再次陷入僵局。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场另一物证上有夏某某留下的痕迹!”今年6月,案件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无锡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发现了有力物证信息。民警经进一步调查发现,夏某某于1996年来无锡务工,1997年2月失业后实施盗窃,说明其当时可能经济拮据,具备作案动机,同时其曾经的工作地点距离案发现场很近,夏某某的嫌疑增大。

  凶手落网

  在宿迁市高新区一处偏僻的葡萄园中,夏某某一家四口居住在此,日常接待顾客、售卖葡萄均由妻子操持,男主人鲜少露面,但经常嘱咐妻子留意附近来往的陌生车辆牌照。

  殊不知,这一切早就在民警的掌握之中,明确犯罪嫌疑人身份后,无锡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汪海波带队循线追踪,找到了夏某某的藏匿地点。8月7日,夏某某的妻子带一双儿女外出时,一名顾客上门购买葡萄,守候多时的民警趁夏某某不备,迅速上前将其抓获。

  “我们是无锡的警察。”当汪海波说出这句话时,夏某某放弃了挣扎反抗,嘴角微微抽动,神情黯然。随后,民警连夜赶赴泗阳县,于8月8日凌晨将同伙夏某军抓获。

  夏某军是夏某某的叔叔,两人27年前都在无锡务工,由于一时无业、经济拮据,萌生“捞一把”的想法,于1997年4月上旬,在市区物色一辆外观成色较新的摩托车,诱骗司机搭载两人行驶到桃花山附近后,将摩的司机捆绑并翻找现金,遭到司机反抗后将其殴打致死。叔侄两人未找到现金,本打算将摩托车骑走卖钱,但因车辆损坏,推行一段距离后仍未发动成功,怕引人注意只得将摩托车遗弃在大路边逃离。

  “做错了事情,终究要付出代价、承担后果,我接受法律对我的惩罚……”被民警抓获后,夏某某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目前,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夏震宇 通讯员 孙姣姣 李睿楠)

    上一篇

    华夏文明导报 政法视野周刊

    政法视野网——《华夏文明导报●政法视野》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 62-0074)官方新闻网!投稿邮箱:zfsynews#163.com(请将#替换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899878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zfsynew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