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算法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便利和效益,也可能给用户带来一系列问题。从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到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从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到实施大数据“杀熟”……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互联网平台算法应该导向正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自主可控。一方面,要深入整治“信息茧房”、诱导沉迷问题。积极构建“信息茧房”防范机制,提升推送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要严禁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不得强制要求用户选择兴趣标签,不得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内容推送,规范设置“不感兴趣”等负反馈功能。要健全水军刷榜、水军账号等违规行为检测识别技术手段,严管不法分子恶意利用榜单排序规则操纵榜单、炒作热点行为。
另一方面,要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要提升优惠促销透明度,清晰说明优惠券的领取条件、发放数量和使用规则等内容。要客观如实说明优惠券领取失败原因,严禁以“来晚了”“擦肩而过”等提示词来掩盖真实原因。尤其是要持续优化完善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算法推荐服务,让未成年人、老年人能够获取更多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
治理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多部门合力、综合施策。网信部门要汇聚“最强大脑”,发挥“统”的作用、树牢“治”的导向。电信、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要明晰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压紧压实责任,提升履职质效,推动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各企业服务平台必须压实导向正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自主可控的主体责任,拿出“放大镜”查找风险隐患,用好“绣花针”补齐短板漏洞,最终将算法纳入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为数字经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朱 波)
头条阅读